学习强国:【烽火记忆·民族脊梁】根茎

发布日期:2025-09-22 15:27 来源: 作者:娄笛 浏览次数:


又逢8月15日,日历翻过这一页,仿佛无声地掀开了民族记忆深处最沉重的一章。1945年的8月15日,电波穿透硝烟,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——那是无数山河破碎中熬出的黎明,是千万忠魂用热血换来的安宁。这消息,仿佛穿透了八十载的光阴尘埃,幻化为一种沉淀已久的、无声的重量,让历史根茎在这个特定的时间无言悸动,提醒着那些无法被稀释的过往。

今年的8月15日,这份重量同样让我悸动,于是我走进了那处承载着无数印记的战争纪念馆——八路军西安办事处。馆内房屋阴凉,墙缝里却钻出几茎野草,倔强而孤寂地生长着。展柜中,陈列着一张照片:战火中的断壁残垣之上,一个孩子孤零零地站着,衣服破旧,手中紧握半截铅笔。照片前立着一位老人,他伸出布满褶皱的手,食指微微颤抖着,小心翼翼地抚过照片中孩子的面庞——那枯瘦的手指仿佛带着一种温度,连接着两个时代,也轻抚过我们所有人隐痛的心。他眼神浑浊,似蒙着雾的玻璃,却分明映照出那孩子身后残缺的窗框,映照出那半截铅笔,映照出无数灵魂无声的呜咽。

纪念馆之外,黑色的花岗岩纪念碑矗立着,几个中学生围聚碑旁,正专心致志擦拭铭牌上的浮尘与斑驳水痕。其中一位少年,拧开一瓶水,并非解渴,而是徐徐浇在石碑缝隙间探出头来的几茎小草上,水珠顺着碑面缓缓滑落,清亮晶莹,仿佛滑落的是时间之泪,润湿了少年脚下的泥土,也浸透了我凝视的目光。清泉流淌过石上名字的沟壑,竟使一些被磨蚀的笔画轮廓更显清晰了——时间冲刷去浮尘,反使某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愈发彰显。

归途中,蝉鸣又起,一声接一声,我忽然想到纪念馆墙缝里顽强的小草,少年浇灌的绿意,它们都在不同地方默默生长。在这片土地上,草木自当依旧葱郁,但唯有那些深扎于泥土之下,在黑暗里匍匐蜿蜒的根茎,方真正知晓泥土每一寸的呼吸与痛楚。根茎在暗处生长,因此每一寸吐露的绿意,都带着我们不该背过身去的真相;它蜿蜒于大地深处,无声却执着,唯有如此,我们才不至于在浮泛的时光里,让记忆的根须从灵魂的土壤里被连根拔起。

当亲历者渐渐远去,照片随时间泛黄,纪念馆的灯光熄灭……但那些记忆的根茎并未枯朽,它们于时间深处悄然游走,缠绕着残存的黑白影像,缠绕着新绿枝叶,也缠绕住我们心底的敬畏。历史不只停在纸上,而成为活着的根脉,从地底向上输送养分,去喂养那些我们绝不该遗忘的痛楚与尊严。铭记,是活着的一部分,而活着,本身就是对历史最深沉的回应。(娄笛)



编辑:管理员